资料图:2020年11月8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不少展商请来网红主播在消费品展区“直播带货”。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热逐年升温,相关综艺、文创、歌舞剧作、博物馆等屡成“爆款”,嘻哈、滑板、鬼畜、赛博朋克、Cosplay等数百种在中国流行的亚文化也成为“新青年”追逐时尚、标榜个性的“世外桃源”。《中国二次元内容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就已高达4.6亿人。无数青年人通过进入志同道合的圈层而获得情感寄托与身份归属。
“不同亚文化背后是青年人共享的价值观,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他们在一起闲聊、娱乐,倾诉心中秘密,与陌生人建立起紧密联系。”对外经贸大学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廉思称,青年亚文化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但同时也是对现实困扰和苦恼的暂时抛却,对压力与焦虑的释放。
资料图:2022年3月3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全国第二轮巡演在海口拉开序幕,演出受到观众热捧。以中国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蓝本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2021年8月开始全国首轮巡演,演出50多场,好评如潮。2022年央视春晚亮相后,该剧更引起海内外热议。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当代中国青年的多元发展展示出自主自信,也在社会转型阵痛中直面挑战与考验。在中国特有的人口结构和激烈人才竞争环境下,青年人自然会感受到压力,出现迷茫和困惑,甚至丧失方向感。
颇受年轻人欢迎的中国视频平台哔哩哔哩近年每临五四青年节都会推出一则短片,从表达自我、拥抱世界的《后浪》,到满怀希冀、勇敢说不的《我不想做这样的人》。2022年的短片,则是要回答“如果人生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对此,诺奖得主莫言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勉励青年朋友“不被大风吹倒”。
资料图:2021年7月24日,广西南宁,一名动漫角色扮演者进行展示。 中新社记者 俞靖 摄虽然“佛系”“躺平”等网络热词不断涌现,但社会普遍认为,这更多是青年人在社交平台上缓释压力的自我调侃和情绪表达,奋斗依然是当代中国青年的主流人生观。
个体发展难免困惑焦虑,但当涉及国家前途命运时,这代年轻人总是信念坚定、朝气蓬勃。他们抵制“台独”,组织“爱国护港”行动,“杯葛”辱华明星及品牌等。中国留学生高梅(化名)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称,西方国家对中国事务指手画脚未免手伸得太长,“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就是应该更爱国”。
资料图:2019年12月7日,数千名香港市民在香港岛港湾道花园参与爱国护港撑警活动。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全球化”熏陶下的中国青年却“越来越粉红”了?看似矛盾的现象正是这一代青年世界观的重要组成。中国崛起带来的自信与骄傲,同外界误解甚至抹黑引发的愤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复兴一代”在“平视”世界的同时,亦渴望被世界“平视”的强烈诉求。
“无论‘小粉红’还是亚文化,都是青年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自我身份意识认同阶段。国际局势的震荡、国内多元观念的碰撞,现实世界的变化都在促使年轻人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称,“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年轻人干大事的时代,要有信心,但同时也要谦逊,不能眼高手低,也不能遇到困难就逃避,要对目标‘死磕到底’才能成功。”
“不设限,就是我们身上的新特质。对于每一份心中所爱,都能够去试一下、拼一把,是这个时代给青年人的礼物。”中国奥运冠军苏翊鸣说。(完)
2023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举行—— “中国智造”展现创新实力****** 在展会上,参观者驻足观看TCL推出的65英寸8K印刷OLED显示器。本报记者 李志伟摄 核心阅读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技术产业展会之一,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被认为是观察国际消费电子业态最新趋势的“风向标”。在今年的展会上,中国企业展示了屏幕显示、智慧家居、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诸多创新技术和产品,生动呈现“中国智造”的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 2023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1月8日落下帷幕。今年的展会共吸引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参展商和超过11.5万名观众。汽车科技、数字医疗、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领域创新技术和产品成为展会关注的热点。 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性挑战 今年的展会主题是“技术如何应对世界上最大的挑战”,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性挑战。展会主办方美国消费技术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加里·夏皮罗表示,展会推出了许多有助于解决全球性挑战的创新产品。很多企业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来节约能源、提高发电量、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创建更可持续的农业系统、为智慧城市供电、支持人们获得清洁用水等。 德国宝马公司推出“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能够识别驾驶者身份、位置等信息,通过语言和表情与人进行交流,打造个性化欢迎场景。美国加州初创企业阿斯卡展示了该公司的新型A5飞行汽车。据介绍,该车采用增程式驱动,可在空中行驶402公里,可以在任何直升机能到达的地方进行起降,机翼收缩后相当于一款SUV,该车预计在2026年量产。 手机、电脑等个人消费电子产品同样受到关注。三星公司展示了全新的智能手机OLED面板,这个原本10.5英寸的显示屏,可通过一侧滑出的小屏幕扩展至12.4英寸。三星公司还展示了一款可以两侧滑出、延伸屏幕的平板电脑。该公司展台负责人表示,这些原型机的变体产品未来将走向大众消费市场。 数字医疗是展会的一大热点。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智能化和远程化成为主要趋势。内置心电图仪的手表、能追踪位置和健康数据的智能鞋垫、可实时监测脑血肿的背心、安装在马桶上的尿检设备、治疗打鼾的枕头……参展企业展示的数字诊疗、心理健康、远程医疗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 美国佛蒙特州OVR公司展示了一款能够让人“闻到味道”的虚拟现实眼镜,它主要由一个可释放气味的可穿戴装置构成,通过蓝牙与移动设备或台式机配对,体验者可以在虚拟画面中“拿起一朵花并闻到花香”。OVR公司创始人亚伦·维希涅夫斯基向记者表示,这款虚拟现实眼镜安装了带有8种香气的“墨盒”,可以组合起来形成不同气味。他认为该产品可用于医疗领域,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测试,包括帮助烧伤患者缓解疼痛等。 中企智能产品和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今年的展会上,TCL、海信、联想等多家中国企业都设置了颇具规模的展示区,不少中小企业也踊跃参展,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据主办方统计,今年有约500家中国企业参展,来中国企业展台洽谈业务的国际客商络绎不绝。 联想集团发布了全球首款全尺寸双屏OLED笔记本电脑。双屏技术使消费者能够享受一系列独特的多功能体验。通过手指配合,消费者可以轻松在两个屏幕上查看图像。对于想要同时处理两个单独文件的用户,可以在两个屏幕上查看,以提升工作效率。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在一个屏幕上观看视频,在另一个屏幕上做笔记。 TCL科技集团推出了新一代98英寸Mini LED和QLED智屏。这些屏幕在音画质与尖端游戏性能方面表现突出。TCL还展示了首款65英寸8K印刷OLED显示器。据介绍,这是目前全球基于喷墨打印技术开发的最大尺寸、最高分辨率和刷新率的OLED产品。TCL实业北美营销本部总经理张文海向记者表示,TCL等中国企业更加重视科技研发,围绕人工智能、高端显示、5G应用、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等方向积极创新。 来自江苏的湖畔光芯半导体公司展示了国际领先的第三代1.31英寸超高清、高亮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据介绍,这款号称全球已发布“唯一可量产”的最大尺寸、最高分辨率的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可有效解决VR纱窗效应、眩晕感等问题。该公司还发布了号称全球最小尺寸的0.26英寸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相关产品有望广泛应用于“元宇宙”显示技术市场。 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的创新太阳能发电产品和绿色电源解决方案也引发众多展商和媒体的关注。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光充户外电源品牌Jackery电小二展示了最新光充户外电源产品及磁吸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该产品在光电转化、安全性能和智能互联等方面不断突破。沃太能源携太阳能板、移动储能设备等首次参展,其储能设备外观小巧,兼具LED照明和无线充电等功能,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不少中国企业还携多种人工智能产品亮相,包括机器人、智能厨具、智能语音鼠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眼镜等,成为展会的一大看点。“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广泛,市场潜力很大,这些优势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升级。”美国科技初创企业Ottonomy首席执行官利图卡·维贾伊表示。 国际展商期待加强与中国的创新合作 在展会上,许多国际参展商表示,中国正在快速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智造”潜力巨大,希望与中国企业不断加强交流合作。 宝马公司负责研发的董事弗兰克·韦伯表示:“我们说中国市场最重要,不仅因为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市场,也在于其技术发展和创新能力在全球独一无二。”据韦伯介绍,宝马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了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和创新体系,中国团队是整个团队成功的关键,“很多中国供应商已成为行业标杆,不仅是传统汽车零部件,还包括电池、电芯等领域”。 深圳正浩创新是一家移动储能与清洁能源技术公司。展会上,它展示了整屋备电解决方案以及户外移动空调、冰箱、自动割草机等太阳能产品。该公司全球增长部负责人蒂姆·多利泽对记者表示:“我常年在中国工作,见证了中国从以制造为主发展到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多利泽发现,中国企业会针对全球用户需求,马上行动、不断改进,“中国公司的行动力非常强”。 来自加拿大的媒体人理查德·巴雷特对记者表示,他曾多次到访中国,见证了中国创新产品的巨大飞跃。本次展会上,中国企业的许多创新产品令他眼前一亮。他认为,中国制造经过长时间发展,质量上已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中国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研发投入快速增加,推动了中国企业创新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来自美国加州的咨询师皮埃尔·朱伯特向记者表示:“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看到中国这些优秀的创新产品,令人非常兴奋。”他认为,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促进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记者 李志伟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